文汇报|杜德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兴起

发布日期:
  作者:  浏览次数: 727



                                                              

点击查看原图

  当今世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特别是高等级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集中体现和核心依托。积极打造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举措。纽约、伦敦、新加坡、东京、首尔等先后提出了建设全球或区域创新中心的目标,并出台了相应的战略规划。
  知识化与全球化这两大趋势正在重塑世界城市功能,重构全球科技和经济版图,加速形成全球创新网络。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全球创新网络中的枢纽性节点城市,是世界创新资源的集聚中心和创新活动的控制中心,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综合实力的代表,它预示着这个国家在世界分工体系中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因此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大国转变增长模式、提升综合国力的战略支点,积极谋划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挑战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知识经济孕育科技创新城市
  一个城市的功能是指该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一个城市具有多个功能,但不同功能的强度和影响范围各不相同,当其中一种功能占据主导时,该种功能就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承载着不同的城市功能,时代进步,城市功能的内容和内涵也在不断变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不仅作为一个独立的要素直接融入到生产力之中,而且日益广泛和深入地渗透到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中,科技与经济社会日趋融合,科技创新向产业转化的速度不断加快,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日趋复杂化和研发环节的逐步模块化,科技研发活动的独立化和产业化趋势日趋明显,科技研发正成为一种新的产业形态并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和研发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城市的功能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城市的主导功能。由此催生出一种新的城市类型,即科技创新城市。这类城市具备三个特征:科技产业已经成为城市主导产业,占产业结构的比重优势明显,综合效益较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高,对城市经济的驱动作用较大;科技产业的基本部分大于非基本部分,即科技产业从城市外部获得的经济收入要大于从城市本身所获得经济收入,科技产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要高于对城市本身发展的贡献率,科技产业成为引领城市以外地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科技创新活动在城市经济非基本部分中占重要地位,即科技创新仍是推动城市本身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的许多非基本部门如(基础设施建设部门、金融部门、教育部门和文化部门)支持和服务于科技创新部门。
  全球化催生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产业价值链的细化分解,世界进入以创新要素全球流动为特征的开放创新时代。在全球创新网络中,节点城市利用网络通道不断吸纳外部资源和并对外输出其影响,当其集聚和辐射力超越国界并影响全球时,便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因此,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兴起实质上是城市科技功能国际化并形成全球影响力的过程。

  (1)全球化促进全球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
  科技全球化的本质是科技创新资源的全球配置,因此,跨国公司研发活动的全球化是当代科技全球化的核心内容。到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和从事创新活动是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最主要和最直接的表现。OECD一项对32家医药和电子行业的跨国公司的研究表明:1985-1995年,这些公司在海外新建研发机构的数量比前10年几乎增加了3倍。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的数据,2000年至2010年期间,外国跨国公司在美国的研发支出占美国企业研发支出的比例由11%上升到15%,外国公司在美国研发支出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美国公司在本土的研发增长速度。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创新资源,使得世界各国的科技活动都无一例外地成为全球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2)从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到全球创新网络
  跨国公司的全球研发网络与以大学为核心的全球知识创新网络在全球地域空间上耦合并与地方创新系统结合起来,就构成了复杂的全球创新网络。随着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活动日益突破空间距离的限制,跨国公司及其他创新组织有能力有愿望参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机构连接起来,通过柔性组织在最大范围进行优化组合,实现资源的互利和共享。
  (3)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全球创新网络中的节点城市
  在全球创新网络中,各国(地区)凭借自身的科技实力和对全球化的参与程度,处于不同的位置,有着不同的能级。在一个国家内部,创新资源和创新活动的分布同样是不均衡的,一些创新资源和创新活动相对集中的城市,就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节点城市。
  全球创新网络的节点城市,其大小和等级取决于地域化和国际流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这两种力量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创新要素的集聚与扩散。地域化力量代表的是当地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基础,它是一种空间内聚力,改变和影响着全球创新要素的分布。而国际流则代表各种创新要素跨时空流动的力量,是一种空间通达力。国际流越频繁,地方发展的开放度就越高,创新要素的可获性和创新成果的外溢性就越强。全球性流动的创新要素在一些基础较好的高地域化地区黏结起来,集聚而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重要节点,这样的节点城市就是可能发展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并非仅仅是凭借其密集的创新资源和大量的创新产出。其集聚和辐射功能的强弱决定着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能量和能级,只有吸纳的集聚力和辐射的扩散力表现得强大且均衡,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才能在全球创新网络中处于真正的支配性地位。
  国家科技实力的核心依托
  如前所述,创新资源的集聚和科技创新活动的空间分布,无论在全球尺度或地区尺度上,都是极度不平衡的,它们高度集中在全球少数地区或城市,犹如钉子般高高凸起(TheSpiky World of Innovation),成为所在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核心依托。例如,东京集中了日本约30%的高等院校和40%的大学生,拥有全日本1/3的研究和文化机构。硅谷以不到美国1%的人口创造了全美12%的专利产出,吸引了全美超过40%和全世界14%的风险投资。纽约集聚了全美10%的博士学位获得者、10%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以及近40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占全国的10%左右。伦敦集中了英国1/3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每年高校毕业学生约占全国的40%
  当今世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特别是高等级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集中体现和核心依托。积极打造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举措。纽约、伦敦、新加坡、东京、首尔等先后提出了建设全球或区域创新中心的目标,并出台了相应的战略规划。
  纽约,早在2002年迈克尔·布隆伯格就任市长后,就宣布要将这座金融城市打造成创新之都和美国东部硅谷2009年,纽约市政府发布《多元化城市:纽约经济多样化项目》,重点发展生物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等高科技产业。2010年,又提出把纽约打造成新一代的科技中心。为此,政府利用土地与资金吸引高新技术与应用科技水平一流的院校与研究所进驻;还推出一系列减税政策,刺激中小企业的产生和成长。据纽约城市未来中心的统计,2005-2010年,纽约高新技术从业人员数量年均增长接近30%,科技劳动力的增幅比同期全市劳动力增幅快10倍多,目前已经拥有超过1000家科技初创企业。以色列理工学院更计划把100多家著名科技企业加速器搬迁到罗斯福岛。纽约成功吸引了微软、谷歌、雅虎、3COM等公司,辉瑞、百时美施贵宝、强生、惠氏等生物医药企业已将总部或研发机构设在纽约和临近的新泽西州,苹果、台积电等世界芯片巨头也纷纷在纽约建厂,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芯片基地已经落户这里。与此同时,作为纽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位于曼哈顿岛的硅巷Silicon Alley)(纽约高科技产业集中在曼哈顿高楼区,故称硅巷)也焕发出新的生机。2007-2012年,硅巷互联网以及应用技术企业工作岗位的增长率为28%,而同期出版业和制造业分别萎缩了15%29%。风险投资方面的记录显示,2007-2011年,硅巷风投交易量上涨32%,而包括硅谷在内的美国其他6个高技术产业聚集区的同期交易量都呈现下跌态势。据澳大利亚智库2thinknow发表的2014年全球创新城市排行榜,纽约仅在硅谷之后,排名第二。
  英国于2010年启动实施了英国科技城的国家战略,试图将东伦敦地区打造为世界一流的国际技术中心。为此,政府已投入了4亿英镑以支持科技城的发展。2013年,政府启动天狼星计划,旨在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资金与优秀培训资源。该计划要求创业团队必须两人以上,且成员一半必须是非英国居民,借此吸引更多优秀的国际人才。此外,伦敦政府为优秀的科技创业人才提供免雇主担保签证。伦敦科技城如今已成为小型快速成长数字技术公司在欧洲最大的聚集地之一。据《2012年伦敦科技城3年成果报告》,伦敦的科技公司从2009年的49969家暴增至2012年的88215家。大量企业的入驻为伦敦科技城提供了58万个就业机会,其中包含43万个科技相关职位,科技产业产值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占GDP的比重已超过8%。近年来,伦敦吸引了大批全球优秀科技企业入驻,如思科、英特尔、亚马逊、推特、高通、脸书、谷歌等。此外,大多数欧洲领先的风险投资公司都将总部设在了伦敦,为科技城提供了完备的融资服务。硅谷银行也在东伦敦开设分行。谷歌欧洲风险投资公司也入驻科技城,宣布为伦敦投入1亿美元的创投基金。除此之外,成立于2007年,过去5年间孵化了来自35个国家的近200个创业企业,被称为欧洲最老的新型孵化器Seedcamp也入驻这里。在2thinknow2014年全球创新城市排行榜中,伦敦排名第三。
  中国孕育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良好机遇
  迄今人类历史上共发生过5个波次的创新资源跨国大转移,每次转移都会在新的区位造就新的科技中心,并引起国际间的大国消长。例如,从18世纪晚期开始,法国迅猛吸收英国先进科技成果,极大推动了自身重工业发展,使其崛起为日不落帝国之后的第二个全球性帝国。
  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方兴未艾,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急剧调整和变化,全球创新空间和分工体系处于一次大洗牌的前夜。当前,亚洲正处于新一轮科技浪潮的活化地带,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枢纽地位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巩固,在世界经济空间体系中正从边缘向核心区域过渡,包括创新资源在内的全球高级要素正呈现出系统性东移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未来的亚洲必将诞生一批世界级的科技创新中心,甚至1-2个足以与伦敦、纽约相抗衡的全球城市,从而重构世界政治经济和科技版图。
  作为亚洲第一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中国具有无与伦比的战略优势,这不仅在于其人口、面积和位居亚洲核心的位置,更重要的是中国有着海量的科技人力资源、极富活力的经济体系和不断壮大的市场规模。中国每年的经济增量占全球经济增量的30%,规模经济所带来的竞争优势足以压倒世界市场中任何抵抗性力量。正是源于这些优势,近10年来跨国公司纷纷以中国为核心构建其区域乃至全球价值链。在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中,只有中国更具备孕育像硅谷那样的科技创新中心所需的资源丰度和市场深度。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亚洲新一批的科技创新中心必然主要产生在中国。
  在中国加速崛起和科技创新实力加快提升的过程中,上海、北京、深圳等中心城市因其区位条件相对优越而成为全国科技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区,成为全国的创新龙头,同时已成为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中关键节点和重要枢纽,具备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这些都为进一步形成全球创新网络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