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系列理论研讨会的第五场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市委宣传部、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承办。本次研讨会特邀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杜德斌教授等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的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第五部分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三者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把握三者内在逻辑与循环机制,推动协同发展,对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意义重大。
一、教育是根基:为科创中心提供“源头活水”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更是培养人才、孕育科技创新的根本源泉。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离不开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支撑:一方面,教育承担传授知识、传承文明的职能,为科技创新积累知识基础;另一方面,教育肩负激发创新思维、培养探索精神的任务,是原始创新思想的孕育沃土。教育作为“源头工程”,其规模、结构与质量,直接决定科创人才的规模、结构与质量,是创新链条的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中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教育、人才的战略支撑,上海在这方面要当好龙头。”上海建设国际科创中心,需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首先,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学科,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优化学科布局,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量子信息等战略领域,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建设,培养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顶尖人才。其次,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科学素养,加强STEM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鼓励质疑与探索。最后,要构建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发展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在线教育,为劳动者更新知识、提升技能提供通道,持续供给科创人才。
二、科技是动力:为科创中心注入核心动能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与产业变革的革命性力量。科创中心的“创新”,核心在于科技的前沿突破与颠覆性成果。科技既是教育成果的集中体现、人才创新智慧的物质承载,更是赋能教育升级、提升人才能力的重要工具。
上海建设国际科创中心,强化科技策源功能至关重要。一是加强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依托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布局大科学设施与前沿交叉研究平台,鼓励科学家勇闯“无人区”,力争在基础科学领域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创突破,为技术创新筑牢支撑。二是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国家急迫需求与长远需求,在人工智能、高端芯片、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材料等领域,集中力量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三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打通“实验室”到“生产线”的通道,完善技术转移体系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企业早期介入研发,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让科技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与新质生产力。
三、人才是主体:为科创中心汇聚第一资源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是科创活动的直接承担者与价值创造者。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科创中心,人才是最关键、最活跃的要素,没有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所有蓝图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上海打造全球人才高地,需在“引育留用”全链条协同发力。在“引才”上,实施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面向全球“揭榜挂帅”,吸引顶尖科学家、领军人才与优秀青年人才。在“育才”上,发挥高校院所集聚优势,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及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与高技能人才。在“留才”上,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与文化氛围,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与宜居宜业生活环境,让人才潜心研究、安心创业、舒心生活。在“用才”上,搭建高能级发展平台,依托世界一流科技企业、国家级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让人才有施展才华的舞台,释放创新活力。
四、一体推进:构建良性循环的创新生态系统
教育、科技、人才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生共荣的有机整体,构成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系统。教育培养人才,人才驱动科技,科技反哺教育与人才。
上海建设国际科创中心,必须打破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壁垒,强化系统布局与协同联动。要树立“大教育观”“大科技观”“大人才观”,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改革相互配套、相互促进;促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深度融合,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形成自我强化、持续演进、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提升上海策源能力、增强产业引领力,早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地球科学学部主任,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杜德斌)
本文原载于《解放日报》11月06日20版:专版
原文链接:
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journal/detail.html?code=jfrb&date=2025-11-06&id=472770&page=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