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区域国别学成为一级学科以来,学术界对其跨学科性质的探讨日益增多,但对区域国别学与地理学的交叉研究少有关注。地理学作为一门古老而现代的科学,有着独特的学科价值,可以为区域国别研究提供方法、理论乃至学科知识。为此,中国社会科学报组织了一期“区域国别学与地理学的对话”,胡志丁教授受邀发表了“地理学与区域国别学的交融互鉴”的论述。
根据《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中对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的简介,区域国别学的研究对象是对世界不同区域和国别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人文、地理、资源等进行全面研究,是对区域、国别进行整体性、系统性、集成性的研究。这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特性和学科体系等高度相关,但是目前国内就地理学与区域国别学关系的探讨较少,区域国别学也不能授予地理学理学学位。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与学科特性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现代的科学,其中“地”是指地球表层,或者指一个区域,“理”是指事理、规律,“地理”则是指地球表层的地理现象或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间演变和相互作用规律。因此,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人文要素及地理综合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区域特征、时间演变过程以及不同要素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根据地理学的定义,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区域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四个方面。自然地理环境研究涉及自然要素,如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人文地理环境研究涉及人口、城市、交通、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人类活动的分布、演变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则主要集中在不同区域单元,如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等,揭示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联系性和规律性。人地关系研究则主要探讨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由此,地理学主要形成了综合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信息地理学四大分支学科。其中,综合地理学可以划分为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等;自然地理学可以划分为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和人类生存环境学等;人文地理学可以划分为综合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乡村地理学、社会文化与政治地理学等;信息地理学可以划分为地理遥感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和地理数据科学等。
根据对地理的理解和地理学研究对象的阐释以及学科体系划分,地理学具有典型的综合性、区域性和交叉性的特点。地理学的综合性不仅体现在研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要素的全覆盖,还体现在对研究区域的多维、动态的综合分析。地理学的区域性则强调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和地域差异,且因不同区域存在的显著差异,需要对不同区域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地理学的交叉性主要表现在地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广泛的交叉和渗透,特别是人文地理学几乎与所有人文社会科学都存在着交叉融合。
地理学是区域国别研究的重要基石
对区域国别学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可知,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开展区域国别研究的基石。地理学不仅对自然地理要素(主要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和土壤)和人文地理要素(主要包括居民地、交通网、行政区划、基础设施、民族分布、文化遗迹)开展全覆盖研究,以揭示不同自然、人文要素的数量、空间分布、时间变化等,还探讨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作用机制,特别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对这些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体现了区域国别研究的一般性规律。然而,由于区域国别的绝对位置和相对区位差异,必然导致自然要素的空间分布不均和人文要素的空间分异。这是理解区域国别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以及开展区域国别比较研究的基础。此外,地理(包括地图)是描述和理解各种要素分布和基本概况的重要手段。俗话说,一图胜千言。地图等可视化工具有助于简洁明了地描述乃至分析各类要素的特征。
中国拥有庞大的对外投资规模,截至2023年末,中国对外投资存量2.96万亿美元,连续6年保持世界前三。维持如此庞大的对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必然需要相应的区域国别不同尺度、不同精度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数据以及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与影响的数据作为支撑。这也是回应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区域国别学中有关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描述和撰写需要借助地理学者专业的研究结果,也只有在对不同区域国别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在不同尺度、不同精度的数据分析基础上,才能揭示和掌握区域国别的特殊性与差异性,推动区域国别的比较研究,以此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需求。
地理学为区域国别研究提供方法、理论与知识
田野调查一般被认为是区域国别研究的基本方法。然而,田野调查的美中不足在于耗时耗力,特别是对大尺度和时效性的研究无能为力。地理学的二级分支信息地理学能够很好地弥补田野调查的不足,利用遥感技术以极低的成本高效获得对地理对象和地表过程进行观测以获取空间环境数据,为区域国别研究提供新的基础数据获取、分析和处理的方法。目前,地理遥感技术作为人类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手段和战略需求,可为区域国别的基础数据提供帮助。
地理学二级分支人文地理学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经过长期的发展,人文地理学已经形成包括人口、资源、经济、政治、文化、旅游、历史、聚落、社会、社区、语言、宗教、城市等众多分支的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对于这些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变化、规律的研究不仅为区域国别研究提供了特定的知识生产,而且在研究过程中形成了可供区域国别研究使用的众多理论。这些理论包括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区位论、空间聚集、地域分异等理论。正是基于以上理论和研究对象的全覆盖研究,地理学者对区域国别的掌握不仅体现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而且是全方位、基础性的,体现了地理学对区域国别研究知识生产的综合性、区域性和交叉性。
但不得不承认,地理学学科研究本身也受限于自身学科所研究的问题和所建立的理论、方法。地理学分支人文地理学虽然也研究政治、宗教、语言、经济、人口等相关的主题,但是并不参与对这些主题本身的研究,而是集中从空间视角对其开展研究,揭示地理对人文现象的分布、扩散和变化的影响。这就使得地理学的研究具有局限性,得出的结论也具有相应的不足,需要在更加广泛的学科交叉中完善对区域国别整体性、系统性和集成性的研究。因此,只有真正打破学科之间的藩篱,实现多学科交融互鉴,才能真正有效地推动区域国别研究高质量发展。这就需要不只是地理学学科参与区域国别研究,还要真正从学位授予上吸纳地理学,特别是在区域国别学的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中吸收地理学的相应学科和相应教师。唯其如此,才能推动区域国别学的大交叉、大跨越和大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教授胡志丁)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i7WyzwRNvlIYPWfV-d9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