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
本课程目前选用的教材是杜德斌教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世界经济地理》。该教材是课程组负责人及主要成员联合国内高校同行历经多年教学和研究实践共同完成的成果。教材编写和修改的过程也正是本课程教学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以教材建设为契机,课程教学资料不断丰富和充实,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不断优化,学生们的反馈和建议也更多地融入教材编写和课程改革之中,这使得本教材更加适合学科发展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对满足我国世界经济地理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为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课程组向学生推荐了一批中英文优秀教材、专著和论文文献,同时还向学生提供了WTO、商务部等官方机构的网站链接,以方便学生获取世界经济地理研究的最新数据,另一方面,课程组教师也会将最新完成的研究成果和收集到的高质量研究报告及时提供给学生,我校主编的《世界地理研究》杂志同样成为学生获取扩充性资料的有效平台。总地来看,我校世界经济地理教学的相关教学资源是相当丰富的,为更好地使用这些教学资源,课程组不仅积极吸收其中的部分信息进入课堂教学,同时经常指定和推荐具体的文献资料目录,为督促学生用好这些资源,课程组不仅组织学生分组开展对重要文献的阅读和讨论,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完成1-3份课程小论文,小论文一般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定的扩充性资料基础上完成。因此,本课程的学习不仅是学生学习教材的过程,更是学生学会阅读和使用中外文参考文献的过程。学生不仅由此学习了经典理论和文献,也逐步学会了自主学习和扩充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为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课程组编写了实践基地的基本情况介绍和实习中重点注意的事项要求,并提供了实习基地的相关网站链接,以保证学生在基本了解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参与实习。本课程的短途实习基地主要包括张江高科技园区、金桥出口加工区、紫竹科学园区、大众和通用汽车公司、可口可乐制造基地以及家乐福、麦德龙超市等。依托与上述各单位建立的长期紧密合作联系以及承担的研究项目,为学生实习创造了良好条件,保证了实习效果。此外,我们还结合综合实习在温州、北京等地开展相关训练科目。为提高实习效果,教学组对学生的实习方案设计提出了“三上三下”的要求,即第一次教师布置实习主要目标,学生自主设计方案;第二次教师根据所有同学提交的实习方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总体讲评第一轮方案设计中的共同问题,提出小组设计的具体要求;第三次,教师根据各小组方案分别提出修改意见,并指导学生实地完成实习方案;学生在实习结束后提交实习报告。近年来的实践表明,野外实习教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研究的积极性,课程教学从一开始即注意引导学生对世界经济地理现状进行分析和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了多次专题性的分组讨论,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在课堂进行演讲交流的机会;为鼓励学生培养研究兴趣和习惯,课程组还帮助学生组建若干兴趣小组,并分别安排教师进行指导。兴趣小组和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分组讨论也成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资源的日益丰富,课程组已经初步建立教学网页和网站,网站不仅包括教师提供的课程资源,而且包括以往学生的工作成果,建立了师生间相互交流的平台,从而保证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更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也增加了师生交流的渠道。
教学实践
世界经济地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深化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的认识和应用水平;二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提高研究兴趣。为此,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课程组特别重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精心选择实习目的地和提供基础材料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实习目标自主确定实习选题、实习路线和实习方案(包括采集数据和信息、记录方式等),比较独立地完成研究性实习报告。
近年来,华东师大的世界经济地理实习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学期中配合课程教学同步开展的短途实习,主要选择了张江、金桥等在上海的科学园区、产业园区及其引进的跨国公司,重在对点进行剖析,以帮助学生理解全球产业转移、跨国公司全球经营网络等教学难点;二是假期的长途野外考察和研究性实习,主要结合城乡与区域规划综合实习,在温州、北京和上海等地对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企业和外资零售企业等开展调研。要求学生进行线和点结合的考察,主要内容涉及全球城市的等级结构分析、跨国生产网络研究以及全球营销网络研究等。总地看来,由于实践教学要求明确、学生自主参与程度高、准备充分、野外工作兴趣足、态度认真,加深了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完成了不少小论文,实践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肯定。
此外,本课程实践教学还包括课堂案例教学和讨论以及兴趣小组的第二课堂学习等。就案例和课堂讨论而言,在全球篇主要讨论了分工体系的变化与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演变、技术进步与世界经济增长重心的转移等问题,在产业篇则主要讨论了国际纺织服装业的全球产业转移和世界农业生产与农产品贸易等问题;在区域篇,课程组着重对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德国、英国、法国和俄罗斯等国发展中的关键性影响因子和重点产业进行了案例分析。在第二课堂学习方面,主要由有兴趣的学生自主组织研究小组,在课程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专题性研究,这些研究往往结合学生关注的国际经济问题或教师的课题进行,鼓励学生自主讨论、集体学习,通过创新性团队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同时,为发挥本学科作为上海市和国家重点学科的独特优势,我们还积极吸引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帮助学生比较早地涉足学术研究活动,更好地服务于我校建设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定位。
近年来完成的世界经济地理课程教学实习及毕业论文
◆ 教学实习内容
◇ 考察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
◇ 考察上海漕河泾高新科技园区
◇ 考察上海紫竹科学园、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
◇ 调查温州产业集群
◇ 参观上海极地研究所
◇ 美国迪斯尼实习
◆ 实习报告
◇ 温州市产业集群培育与功能提升研究
◇ 从生产加工中心到技术研发中心——从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发展看上海城市功能的转型
◇ 从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产业结构的演变看上海城市功能的转型
◇ 从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到紫竹科学园看闵行区域经济功能的转型
◆ 毕业论文
◇ 主题公园的个性特征研究——以奥兰多地区的主题公园为例
◇ 迪斯尼乐园产品要素的组合模式研究
◇ 温州乐清低压电器地方产业集群的发展研究
◇ 温州食品制药机械业创新能力研究——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视角
国际交流
世界经济地理的课程性质和内容决定了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具有广泛的国际学术活动背景和精湛的外语水平。目前教学团队的核心成员都有在国际国外学习和工作的背景。杜德斌教授曾获美国政府资助,以Fulbright研究学者的身份于2003-2004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析地理系工作和学习,2002年受联合国邀请在设于日本名古屋的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UNCRD)任客座研究员。此外,还多次访问加拿大、法国、意大利等国。冯春萍教授是从事俄罗斯问题的专家,曾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地理系访问研究。本课程还聘请多名国(海)外著名大学教授为学生授课。参与本课程教学的外籍教授有香港大学前地理系主任George C. Lin教授、美国犹他大学地理系Denis Y. Wei教授、加拿大莱斯桥大学地理系Wei Xu教授、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地理系Yifei Sun教授。本课程还聘请多名国外著名教授为学生做学术报告,这些外国专家的学术报告已为华东师大世界经济地理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加强了国际学术交流,而且开阔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知识,提高了教学水平。此外,结合世界经济地理课程的教学,定期举办国际学术会议。2007年举办“全球化与大都市发展论坛”国际学术会议;2009年举办“跨国公司|创新与区域发展”和“全球化、创新与城市发展”国际学术会议。这些学术会议的举办,极大地增进了各国同行间的学术交流,使华东师大成为世界经济地理研究和教学的学术交流中心。
教学改革
● 2009年,杜德斌教授在华东师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2006级本科生中进行综合实习的改革,将以往的全班集体实习改为导师制的分组实习,即将班级学生按兴趣分成如干小组(每组3-5名),再根据相关教授的研究专长和课题任务指定实习导师。这一改革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研究专长结合起来,并将实习时间由原来的固定式改为弹性制,打破了原来的固定地点和固定时间的教学实习模式。在教学实习的基础上,学生可结合实习内容在导师的进一步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作为教学实习改革的领导者,杜德斌教授也作为导师结合世界经济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指导了3名本科生的教学实习,学生通过考察紫竹科学园、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和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区,了解到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的演变,完成了“从生产加工中心到技术研发中心——张江高科技园区功能转型”、“从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到紫竹科学园看闵行区域经济功能的转型”和“从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产业结构的演变看上海城市功能的转型”3篇高质量的实习报告。
● 2009年开始,课程负责人杜德斌教授承担了学校的《世界地理》精品教材建设项目,目前各项教材编写工作有序进行。该教材在框架结构上打破了国内以往教材以大洲划分世界地理区分的传统模式,而以国外流行的文化分区模式将世界分成12个地理区,并自然和人文地理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该教材杜德斌教室任主编,将于2011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参编单位除华东师范大学外,还有上海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
● 2007年到2009年,课程负责人杜德斌教授承担了学校的《世界经济地理》精品教材建设项目,通过数年的努力,完成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世界经济地理》,该教材以新的主线和框架重建了世界经济地理的教学内容体系,增强了本课程教学的理论性和时效性,得到各方的积极评价,产生了很好的影响。有的专家认为:《世界经济地理》是一部具有创新意识和突出时代精神的教材。该教材突破世界经济地理教材的传统框架,改写了同类教材的历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2008年7月,杜德斌教授和胡德等教师带领华东师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2005级23名本科生和12名人文地理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与温州市改革与发展委员会合作,对温州市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进行大规模调查研究。调研中,老师和同学们分小组对温州市的鞋革行业、服装行业、印刷包装业、电气行业、泵阀行业、汽摩配行业、电子信息行业、食药机械行业等14个主要行业的100多家重点企业进行了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完成了14份产业集群行业调查报告和一份综合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与温州市规划研究院联合完成“温州产业集群研究报告”上报温州市市委和政府,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报告中所提出的许多政策建议不少被当地政府部门采纳。此次教学实习改革,将教学需求与社会需求有效地结合起来,学生门不仅能从社会实践中学到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同时也能将课程上学到的知识服务于社会,为世界经济地理课程的实习改革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 2007年7月,本课程负责人、中国地理学会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杜德斌教授在重庆西南大学组织召开“世界经济地理研究与教学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以及美国、加拿大的专家50余人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重点讨论了世界经济地理的教材建设问题。此次会议是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召开的,虽然各位专家学者的专长领域不尽相同,但都本着世界经济地理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研究宗旨与目的,与会代表对世界经济地理学科的发展和教学及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与深入交流。
● 2007年4月,在上海召开了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高等教育部出版社资助的、我校承办的“首届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教学报告论坛”。张国伟等11位院士、周远清、秦大河等部领导、中国地质大学张锦高校长等20余位校领导以及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的近3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围绕“当代地球科学发展与高校地球科学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了研讨,上海电视台“新闻频道”、文汇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进行了及时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杜德斌教授参与了此次会议的筹办工作,而且还在地理学分会场作了题为“世界经济地理的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报告,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评价。
● 2007-2008年,孔翔副教授主持完成了学校的《人文地理学》主干课程建设项目,按照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重新设计了人文地理学的教学内容结构,并新开辟了到安徽黄山进行徽州文化野外实习的路线,该课程建设的成果通过地球科学课程论坛在国内同行间取得了良好反响,不少高校借鉴我校经验开始了对黄山的人文地理实习,还有高校在联系合作开展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