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技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深入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显得尤为重要。为构建强大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承良教授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创新驱动、协同发展的原则,从国家战略、企业研发、人才培养等不同方面优化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布局。此文发表于中央党校《学习时报》科技前沿版块。
本文刊载于中央党校《学习时报》科技前沿版块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构建强大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已成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这一战略不仅关乎国家安全的基石,更是引领未来产业发展、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所在。在此背景下,深入优化和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布局与建设,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国家实验室作为战略科技力量的“领头羊”,其地位与作用不可替代。一方面,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国家实验室为核心,构建多层次、系统化的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另一方面,加强国家实验室的自身建设,提升其原始创新能力,通过优化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强化跨学科交叉融合等方式,打造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平台,形成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
“大科学”时代的来临,使得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成为支撑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石。要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这些设施将作为科技创新的“加速器”,推动科学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此外,高校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应继续发挥其独特优势,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培养更多高素质科研人才;而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则需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布局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
在优化国家创新体系布局的过程中,注重各类创新主体的协同合作。通过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网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各战略科技力量主体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创新格局。
针对国家发展面临的紧迫需求与现实问题,进一步强化以国家战略任务为导向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通过精准布局国家基金项目、加大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构建新型产学研合作体系等方式,推动国家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等创新主体深度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研发攻坚。同时,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突破集成电路等“卡脖子”技术瓶颈,努力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
在空间协同创新方面,紧密围绕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进行布局规划。通过构建差异化的协同创新空间格局、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增长极、推动形成全球创新高地等方式,形成“以点带面”的梯次联动效应。同时,注重区域发展的协调与公平,特别是要加大对中西部创新优势区域的支持力度,激发其创新潜力和活力,促进全国创新能力的均衡发展。调动地方参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积极性,促进中央与地方协同布局,共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设施,全面提升国家创新能力。
总之,构建强大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坚持问题导向、创新驱动、协同发展的原则,不断优化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布局,全面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来源:中央党校《学习时报》2024年7月10日科技前沿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