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这也意味着,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最重要的一项改革——科技部重组,也随之启动。根据改革方案,重组后的科技部将更加聚焦顶层设计和宏观统筹等职能,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
长三角科技创新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取得新的科创突破?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杜德斌教授围绕“长三角科创再出发”接受上海广播电视台(SMG)看看新闻Knews采访。
多地布局 争当科创“排头兵”
两会前夕,上海和浙江先后发布有关科创的行动方案,上海聚焦高能级产业集群,依托“大零号湾”学科+产业创新模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先行先试,力争到2025年,形成万亿市值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浙江则提出,未来五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2000个以上,力争制造业项目占比达到80%以上,取得硬核科技成果500项以上。
3月8日,安徽发布提信心、促经济“30条”新政,其中多条措施与科技创新有关。今年,安徽将统筹安排25亿元,支持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对新组建的或重组挂牌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给予1000万元补助。同时,还将设立10亿元科技攻坚专项资金,支持十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等。
图片
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杜德斌认为,长三角作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最高的区域之一,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更加突出的能源和资源约束,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走出一条从资源驱动、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发展之路。
目前,长三角各地都加大了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硬核科技攻关的支持,力图通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推动成果转化的方式和举措,来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打造万亿级的高新技术企业的集群。
利用优势 取得突破
长三角对科创的重视由来已久。从合作共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到规划设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及数据中心集群,长三角地区已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
在杜德斌看来,首先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以资本为纽带、以产业创新联盟、企业创新联合体等为载体,汇聚创新资源的要素,形成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强大合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术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领先企业,共同开展核心技术的研发攻关。
其次,要共建一批核心技术公共创新平台,聚焦区域重点产业技术需求,协同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构建多层次、网络化的制造业的创新体系。还要依托三省一市具有学科资源优势的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等,共同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公共技术平台和重大的基础研究平台。
第三则是要进一步坚持开放和自主创新并重,深化国际交流合作,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与海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支持企业在境外建立研发中心,更好地利用国际创新资源,提升产业发展和技术的创新水平。
新闻来源:看看新闻Knews
记者:朱声波
搜索下方网址观看完整视频:
https://m.kankanews.com/detail/dVwrPqa5zy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