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6日,以“地理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主题的首届世界地理大会在上海举行。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李逸平出席大会开幕式并为大会致开幕词。
李逸平表示,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的征程中,地理学为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全球地缘政治结构变化等复杂系统问题提供了科学决策支持。此次大会召开,一定能从理论、方法、应用与实践等全方位地推动世界国别和区域问题的深入研究,必将为人类认知水平提升以及知识积累、为中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李逸平
全文如下:
尊敬的郑必坚校长,王宏副部长,李辉大使,秦大河院士,梅兵书记,钱旭红校长,
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由中国地理学会、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华东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共同主办、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地理与地缘战略研究中心承办的首届世界地理大会,今天正式开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多位专家学者、各方嘉宾,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会。在此,我受华东师范大学前任校长、现在主管教育等项工作的上海市副市长陈群先生的委托,谨代表上海市政府和陈群副市长本人,以及代表上海市政协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莅临此次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来宾和国际友人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问候!
地理学(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层空间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综合体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域特征的一门学科,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区域性的特点。随着地理信息技术发展与研究方法变革,现代地理学正在向地理科学进行转身,研究主题更加强调陆地表层系统的综合研究,研究范式经历着从地理学知识描述、格局与过程耦合,向复杂人地系统的模拟和预测转变。它既是一门基础研究学科,又有广泛应用价值和广阔前景的科学领域;既是一门古老传统学科,又充满巨大活力和魅力的现代科学。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地理学与其它各类学科不断相互交叉融合,产生出诸多新的交叉学科,而各种新颖研究技术方法和仪器设备的出现和应用,又不断推动着地理学本身的学科发展和进步,大大拓展了我们对地球、空间和人类之间关系的认识,激励我们不断地发现世界、理解世界,爱护、守护其中的美好,积极为世界可持续发展、全球化治理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当前,上海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着力推动科创中心建设,力求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策源地之一。作为整个科学体系源头和根基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原动力,决定着一个地区创新体系的深度和厚度,对于推动前沿技术突破、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地理学的研究,不论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还需要大大加强,特别是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习近平主席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深刻指出,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上海市委陈吉宁书记在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开幕式上也指出,纵观全球科技发展大势,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协同创新、合作创新、开放创新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大势所趋。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国际间交流、扩大合作空间,与世界各国科学家一道,不断分享人类在地理学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学习、借鉴他人的成果和经验,在交流、交融中不断碰撞出思想火花,产生新的思路,共同探索充满魅力的科技前沿,让科技更好造福人类。
华东师范大学是我国地理科学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的重镇。在建校之初,就设立了新中国第一个高校地理系,距今已有70年历史。在包括环境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河口海岸学等在内的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及其它诸多领域方面,华师大都具有较强的实力和较为丰富的积累,多年来与国内外学术界有广泛的交流和实质性的合作,为世界地理学发展贡献了一已之力。学校以胡焕庸、陈吉余先生等为代表的一批著名的教授、学者,不仅拥有厚实的科研基础及重要成果,还培养了一大批专家人才,在地理学及相关专业各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世界地理学大会的举办,必将促进各国和地区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研究、教学的进一步合作和交流,对于华师大的地理学科发展也将大有裨益。
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的征程中,地理学作为横跨自然与社会、贯通时间与空间、揭示人地关系机理的综合性、基础性学科,不仅为人类不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而实用的知识基础,也为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全球地缘政治结构变化等复杂系统问题提供了科学决策支持。
相信通过此次大会召开,一定会从理论、方法、应用与实践等全方位地推动世界国别和区域问题的深入研究,必将为人类认知水平提升以及知识积累、为中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预祝本次会议获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