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地时间7月1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宣布,负责统筹对外援助、救灾及国际发展项目的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将终止对外援助工作。自此,特朗普政府正式关闭了这一运营近64年的核心机构——这一重大政策转向,不仅打破了美国长期以来对外援助的核心统筹框架,引发国际社会对全球援助格局变动的广泛关注,更迫切推动学界与政策领域重新审视美国对外援助的历史脉络、战略逻辑及内在矛盾,追问国际开发署在其援助体系中曾扮演的关键角色。
为此,我们特别推出曹宛鹏博士、杜德斌教授近期发表的论文《美国对外援助的时空演化及其驱动路径》。本文以实证数据为支撑,结合科学分析方法,既能清晰呈现美国对外援助的时空分异规律与驱动机制转变,也能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国际开发署在其中的职能定位与影响,更为当下解读美国对外政策调整、乃至为中国对外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摘要:对外援助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工具,也是透视美国国家战略的窗口。在当前全球局部冲突与动荡频发之际,探讨美国对外援助的动机有助于理解和把握美国的国家战略意图。本文利用2000—2019年美国对外援助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等方法,从利他主义、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3个方面,探讨美国对外援助的空间演化规律及其驱动路径。研究发现:(1)美国对外援助呈现出先增后稳的基本趋势,军事安全和经济发展援助是重点援助类型。(2)美国对外援助时空分异显著。中东和北非长期是援助重点地区但有降低趋势,主要受军事安全、经济发展和人道主义援助;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是新的援助增长极,主要受社会部门、经济发展和人道主义援助;其他地区受美国援助规模较小且逐步降低。(3)美国对外援助的关键驱动因素由经济发展水平和出口规模向地缘战略、政治关系和制度质量因素拓展,总体呈现出由经济利益驱动逐步向地缘政治利益驱动转变的趋势,这可能与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有关。从具体援助类型来看,经济发展、社会部门、人道主义和其他援助属于经济利益驱动型,军事安全援助属于地缘政治利益驱动型,民主政治援助属于民主价值驱动型。不同类型援助服务于不同的对外政策目标,共同构成美国追寻自身利益的工具。本文可为中国对外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对外援助;地缘政治;时空格局;驱动路径;美国
内容要点
本文基于2000—2019年美国对外援助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等方法,刻画美国对外援助的时空格局演化及其驱动路径。主要结论如下:
(1)2000—2019年间美国对外援助呈现出先增后稳的基本态势,并在2008年达到最高点,随后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军事安全援助和经济发展援助是美国对外援助的重点类型,尤其是军事安全援助,20年间累计援助占比超过总援助的2/5。
(2)美国对外援助呈现出显著空间异质性。中东和北非国家(尤其是中东)长期是美国援助的重点地区但有一定降低趋势,主要为军事安全、经济发展和人道主义援助。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是美国援助的新增长极,主要为社会部门、经济发展和人道主义援助。其他地区受美国援助规模较小且逐步降低,军事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部门援助是主要援助类型。
(3)美国对外援助受多因素共同驱动,但不同类型援助的驱动路径有所差异。总体来看,美国对外援助由经济利益驱动逐步向地缘政治利益驱动转变,突出表现为关键驱动因素由经济发展水平和出口规模向地缘战略、政治关系和制度质量因素拓展。进一步,对不同类型援助的驱动路径进行识别发现,经济发展援助、社会部门援助、人道主义援助和其他援助主要受经济利益驱动,军事安全援助主要受地缘政治利益驱动,民主政治援助主要受制度因素驱动。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1821/dlxb20250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