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评介丨《中国技术转移地理:全球本地网络视角》(英文)评介

发布日期:
  作者:  浏览次数: 10


在全球化与知识经济大背景下,技术转移对于国家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承良教授所著《Geography of Technology Transfer in ChinaA Global Network Approach》(《中国技术转移地理:全球本地网络视角》)(WSPC2023年)一书,对中国多尺度上技术转移及创新网络的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度探索。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杜德斌教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范斐教授,于《地理学报》发表《中国技术转移地理:全球本地网络视角》(英文)评介,指出该书是具有开创性和前瞻性的著作,将极大地推进科技创新地理学的理论研究。



作者简介



杜德斌,华东师范大学地球科学学部主任、地理科学学院教授,教育部和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长期从事科技创新战略和世界政治经济地理等领域的研究。兼任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院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杜德斌工作室首席专家,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学学和科技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世界地理研究》期刊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世界地理主编,《辞海》世界地理学科主编。



范斐,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学术团队负责人。



著作评介


在全球化与知识经济大背景下,技术转移对于国家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全球科技创新主要参与者,高效、有序的技术转移和创新网络建设,不仅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更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网络结构能够有效促进技术转移?这些网络如何扩展自己的影响力并发展成熟,其形成与发展的模式、过程和路径包括哪些?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在建设技术转移与创新网络方面的差异和优势在哪里?未来中国技术转移与创新网络的建设将面临哪些新机遇与挑战?这些问题对于中国的创新导向发展战略至关重要。刘承良教授及其团队在Geography of Tecjnology Transfer in China:A Global Network Approach(《中国技术转移地理:全球本地网络视角》)(WSPC,2023年)书中对这些复杂问题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和综合的阐述。当下正值中国全面发展新质生产力,寻求通过技术转移加速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该书的研究主题不仅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也包含深刻现实意义,为分析技术转移的地理特征及其对创新网络的影响提供了系统框架。该书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结合经济地理学、社会网络理论与空间计量经济学,构建了全球与本地结合的技术转移网络模型,为理解技术流动的空间动态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实践上,通过深入的案例分析和翔实的具体数据,为优化技术转移机制、促进区域创新系统发展提供了具体策略,对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该书立足理论创新,深入剖析了问题源流发展。首先从概念出发,对技术转移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对现有创新理论进行批判性的回顾整合,从源流发展角度全面展示了相关理论的脉络走向。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发展出“文化、领土和网络”三位一体分析框架,创新性地将文化环境、领土跨界和网络拓扑相结合,突破单一维度理论限制,为深入理解技术转移的复杂动态提供了全新视角;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空间代理和网络动态模型等一系列跨学科先进研究方法,使得技术转移网络的结构特性和动态演化过程得以清晰展现,强调了地理、社会和经济等多种因素在技术转移过程中的共同作用,深化了读者对技术转移作为一种时空过程的理解。通过建立综合分析框架,该书在展示技术转移与创新网络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背后的运作规律。

该书在全球本地多尺度分析中国技术转移动态的基础上,揭示了地理邻近性和多维邻近机制在促进技术转移方面的独特地位,强调其对于促进技术知识有效流动和创新网络形成的重要性;通过分析从全球到地方的技术转移网络结构变化和演化路径,揭示了技术转移在促进本地创新能力上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特别指出国内技术转移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核心作用。该成果不仅丰富了对中国技术转移动态的认识,也对如何更好地融入全球技术创新网络、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政策凭依。

在明确重点问题的基础上,该书也具有突出的特色方向。通过深入探讨经济、教育、制度等因素对国内及跨国技术转移网络演化的具体影响,强调了创新环境在促进技术流动与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同时揭示出中国技术合作网络的自组织性质。特别地,该书还从经济地理学视角出发,延伸分析航空、高铁等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如何促进技术知识流动和创新活动扩散。这不仅为理解交通基础设施如何促进了创新活动提供了新视角,也强调了交通网络与创新网络的紧密耦合对于提升城市和区域的全球创新竞争力的重要性,为城市规划和区域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实践指导。

综上,该书深度融合了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多尺度上技术转移及创新网络的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度探索,是一部具有创新性的学术佳作。全书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洞见,也为全球、全国乃至地方的产业规划、科技管理提供了有益实践指导,其成果对于促进技术转移、优化创新网络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兼具科学和社会价值。这一部具有开创性和前瞻性的著作,将极大地推进科技创新地理学的理论研究,同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创新网络发展实践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