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环境跨学科创新团队“地理学与区域国别论坛”成功举行

发布日期:
  作者:  浏览次数: 97

2023年7月1日上午,《地缘环境跨学科创新团队——地理学与区域国别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地理馆407会议室成功举行。众多学者及师生齐聚一堂,针对地理学如何进行区域国别学研究进行了讨论。会议报告人有华南师范大学王丰龙研究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宋涛副研究员、辽宁师范大学彭飞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李响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胡志丁教授主持会议。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杜德斌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

王丰龙研究员以《例外论的回归?——重新审视当代人文地理学中的区域研究》为题,从地理学思想研究三部曲、区域研究的源流、什么是区域、区域地理学的延续与复兴等问题出发,引出区域国别研究的概念以及两个研究问题:区域国别研究能否推动新时期区域地理研究的复兴?区域国别研究如何克服传统区域研究面临的“例外论”批判?之后王老师从知识生产和国家利益的视角论述了开展区域研究的理由以及地理学应该“何去何从”,他认为田野调查是为理论创新和发展服务的,而非目的,我们更需要具有一般性和经得起检验的理论创新,只有在这一需求下才需要更多的区域研究和田野调查。

宋涛副研究员以《地理学在区域国别、“一带一路”研究中的应用》为题进行汇报,分别从宏观背景分析、地理学技术方法与“一带一路”研究、面向地理大数据平台:一带一路数据库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汇报。宋老师指出地理学为区域国别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新手段,但目前地理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中存在数据统计缺失、数字鸿沟、数据时滞性等问题,鲜有全域、全要素的“一带一路”基础数据信息平台以及覆盖全过程的“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监测评估预警管理系统。接着宋老师分享了其团队所做的相关研究,包括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异、重点区域经济走廊和重点项目深入剖析等。他认为地方和区域的独特性研究对于解决中国在“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中的“水土不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彭飞副教授以《地理学支撑区域国别研究的几点思考》为题作报告。首先提出目前需要解决的几个核心问题:什么是学科交叉、如何做学科交叉?区域国别学的学科体系是什么?地理学与区域国别学的关系是什么?之后彭老师从区域国别学教材的编写出发,引出了当前地理学研究中存在的几点问题:传统地理理解的桎梏、静态地理表述的束缚、单一地理视角的局限、多元地理问题的缺失,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和实施过程。最后,从完善区域与国别的基础性研究、凸显重点与热点地理问题的实证导向、突出地理学科特色、丰富和发展地理学学科理论、融入国家需求的家国情怀等5个方面对地理学与区域国别学交叉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李响教授以《地理信息科学》为题,首先展示了地理信息科学目前的前沿技术方法及其可能实现的研究,引出“地理信息科学是地理学的核心或是边缘”这一问题;其次对地理信息科学的定位和学科价值进行了阐述,具体包括传承地理学的空间分析传统、将其他学科的方法和数据与地理空间特征相结合、探讨地理规律在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平衡等,并从数据与方法两个层面展示了地理信息科学本身就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是地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桥梁。最后,李老师总结了地理信息科学的未来,认为要从“夯实理论基础(核心)”和“提升技术并推动应用(外缘)”两个层面,使地理学变得更加强大。

最后,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杜德斌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他指出目前区域国别研究符合时代发展浪潮和国家战略需求,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缺少明确的研究范式,而地理学作为区域国别研究的基础,必须发挥综合性思维的优势。胡志丁教授、王丰龙研究员、何金廖教授、张红副教授、郭琪副教授、段德忠副教授等与会学者就地理学如何在区域国别研究中发挥作用发表了观点,将本次论坛会议气氛推向顶峰。至此,此次《地缘环境跨学科创新团队——地理学与区域国别论坛》圆满结束。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地缘环境跨学科创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