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1—22日,第二届“地理学与中国全球战略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地理学会、华东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共同主办。来自海内外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主持,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葛全胜研究员,北京大学蔡元培奖获得者王恩涌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陆大道院士先后致辞。
在论坛开幕式上,刘燕华研究员指出,在当前形势下,如何确立新型的国关系,是一个科学、经济和政治问题,也是一个地理问题。世界地理研究者应当成为中国发展的“智库”。陆大道指出,当前世界正进入新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大时代,大国间的争霸与兴衰更替,无疑不受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法则的支配。大国不懂地缘政治的代价十分巨大。地理学家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加强对地缘政治地缘经济问题的研究,既要重视对世界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心脏地带”,同时要重视对“心脏地带”之间的“破碎地带”、“缓冲地带”的研究。王恩涌教授结合自身多年研究和教学的体会,强调世界地理研究的重要性,地理学家一定要有全球观。葛全胜研究员指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地理研究队伍,但是多年来我们的地理认知,在某种程度上是残缺不全的,我们缺乏对世界地理的认知。纵观历史,每一个大国的崛起均伴随有地理大发现的过程,当前中国应当积极开展“全球地理发现及地缘模拟研究”。陆大道院士还与大家分享了其为李克强总理所做的“中国城镇化道路”的研究报告。
论坛随后围绕“中国发展的地缘政治环境与国际地缘战略”、“世界地理学科建设问题”和“地理学如何服务中国全球战略”等三大议题进行了学术报告与讨论。有的学者从理论或实证的角度分析研究了不同尺度下中国的国际地缘战略、中国周边的地缘环境、西欧的地缘政治,以及中国与中亚、中国与东南亚、中国与东北亚、中国与非洲、中国与蒙古之间的地缘关系;亦有学者侧重经济层面,探讨全球经济地理格局的演变,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理格局及其成因;还有学者从国家安全角度关注跨境民族地区文化发展战略;此外,对世界地理教学的探讨也是本论坛的重要一环。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精彩纷呈的报告,热辣犀利的点评,在展现学术魅力的同时,也体现了学者们经邦纬国的愿望和激情。此次论坛开拓了视野,激荡了思想,使参会者充分认识了全球化时代世界地理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地理学服务国家战略的广阔前景。
论坛闭幕式由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杜德斌教授主持,全体与会专家学者分享了参会的体验,并对学科发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由北京师范大学的葛岳静教授做会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