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地理学科新增2500余条目 “一带一路”等有望入编

发布日期:
  作者:  浏览次数: 179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世界地理学科编纂工作正式启动,网络版预计将于2020年先行上线。新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在第二版的基础上新增了2500多条条目,“一带一路”“欧亚大陆桥”等更具时代性的条目有望入编。

据世界地理学科主编、华东师大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杜德斌教授介绍,新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将紧跟国家发展战略,新增、重写大量具有时代性的条目,同时根据时代变化调整条目的选择倾向和比例。

“前两版中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内容相对较多,而发展中国家、亚非拉国家的条目较少,这与当时想要更多地了解、学习发达国家的理念相关;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人们将更多的目光投向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国家。”杜德斌表示,在第三版《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关于亚洲的条目从1200余条增加到1500余条,非洲从675条增加到1200余条,拉丁美洲从700余条增加到1200余条,非洲和拉丁美洲条目数基本上比第二版扩充一倍。

“世界地理研究需要‘强化全球视野’”,杜德斌认为,世界地理的研究对象理应覆盖全世界,而当前国内研究南亚、非洲、拉丁美洲问题的专家队伍和科研力量还比较薄弱,希望《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能成为推动相关研究发展,缓解研究对象分布不均衡的契机。“首先从我们的编者队伍开始,专家们可以以编纂工作为抓手,加强对前期‘被冷落’地区国家的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版《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地理学科的媒介载体也将有新的突破,首次实行网络版与纸质版同步发行。2011年,国务院批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通过建立数字化编纂平台,编纂发布和出版网络版、纸质版”,预示着第三版将会以在线百科的形式上线。这一版的世界地理学科部分也将借助数字地图、动态图集、视频演示等工具,通过海量数据、实时更新、交互体验、多媒体呈现,进一步强化百科全书“没有围墙的大学”的功能。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世界地理学科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华东师大召开 (摄影:学校供图)




【相关链接】

华东师范大学与《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三生三世”

在20世纪80年代前,拥有一部中国的百科全书都是广大爱国知识分子共同的梦。

1978年,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时任华东师大副校长的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李春芬教授担任总编委会委员、世界地理卷主编。大师掌舵,国家级文化工程《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地理卷的诞生之旅启航,华东师大与《中国大百科全书》也因此结下了不解之缘,三代师大地理学人的学科主编接力从此开始。

1992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世界地理卷面世,囊括了1200多个条目、200万字、600余幅插图,从规模到内容质量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也为世界地理学科打造了一座新的知识宝库。

新世纪初,《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编纂工作启动。为了打造一部符合国际惯例的大型现代综合性百科全书,第二版在编纂体例和出版方式上做出重大变更,条目不再按学科分类,而是按汉语拼音统一排序。李春芬在主编第一版时的助手、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蒋长瑜教授力挑重担,接过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世界地理学科主编的接力棒。编纂期间,蒋长瑜不仅负责审定全学科条目,还躬亲力行撰稿近30万字,成为全学科撰稿量最大的作者。

2009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出版发行。其中的世界地理学科得到了学界、出版界的高度评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副编审周雅娟在《世界地理研究》上发文指出:“许多城市的地理信息是科学专家、学者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第一次设条专题介绍,极为珍贵。

由于耗时长、要求高、难度大等特点,辞书编纂成为一项艰巨的事业;而此次《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世界地理学科的编纂工作,还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等挑战。

三代华东师大地理学人的薪火相传、默默奉献、顽强坚守,在铸造起一座世界地理学科文化丰碑的同时,也铸造出了一座辞书编纂者的精神丰碑。


《大百科全书》第一版书影 (摄影:学校供图)

《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书影 (摄影:学校供图)

蒋长瑜(右二)在李春芬(左二)先生家中讨论《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文稿 (摄影:学校供图)

杜德斌(右)、蒋长瑜(左)与李春芬铜像合影 (摄影:学校供图)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记者:金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