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闻|杜德斌谈长三角如何打造科创共同体

发布日期:
  作者:  浏览次数: 82

作为我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长三角不断探索创新发展新路径,日前,沪苏浙皖四地科学技术部门联合起草了一份科创联合攻关计划,提出面向国家和长三角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推动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等。

《长三角科创联合攻关办法》支持了哪些方向?联合攻关怎么做?资金哪里来?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杜德斌教授围绕“长三角如何打造科创共同体”接受上海广播电视台(SMG)看看新闻采访。



支持哪些方向?

《办法》第四条圈了重点支持方向,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聚焦2到3年可取得突破,且需要跨区域协同解决的创新需求,分批布局、协同攻关。

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杜德斌认为,这些重点领域正是当下全球科技竞争的“要害”所在。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这是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全局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国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产业,但在国际竞争中,也是我国的短板所在。包括美国最近出台芯片法案,还有正在组织的所谓“芯片四方联盟”等,都是为了遏制、打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谁掌握科技革命的主动权,谁就会在这场新的大国竞争中取胜。在杜德斌看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计划实施办法》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列为联合攻关的重点,就是为了利用长三角的优势资源,尽快攻克当前这些困扰我国的“卡脖子”问题。这将成为影响大国竞争胜负的关键所在。


联合攻关怎么做?

具体做法还是体现“联合”二字。三省一市科技厅(委)联合发布年度联合攻关需求,面向国内外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征集解决方案。

杜德斌认为,联合攻关要将“联合”落到实处,关键在于运行机制。联合攻关的执行主体是企业还是科研机构,或者是两者兼有,体制机制须有大胆创新,突破约束。

而去年揭牌的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杜德斌将其视为攻关核心关键技术的重要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平台。它具备跨区域、跨领域、跨学科的协同创新优势,将推动创新资源跨区域跨领域配置,响应企业需求,提出解决方案。目前,该中心已与224家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共建联创中心。


资金哪里来?

根据此前公布的《2022年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首批揭榜任务清单》,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领域各有十个项目在列,需求方投入资金超过7亿元,其中对外揭榜资金超过1.6亿元。

《办法》的发布,在制度上确保了资金来源。比如,由中央关于引导、支持地方科技创新发展有关的资金中安排,三省一市还要加大投入、扩大规模,鼓励长三角地市县级科技部门共同投入。

在杜德斌看来,政府“砸钱”是攻克技术难关的关键举措。202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长三角地区表现突出,三省一市研发投入总额达到8422.2亿元,占全国比重高达30%。但仍需看到,我国目前的研发投入、以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跟国际相比仍有差距。接下来,要充分发挥市场力量,鼓励企业和民间资本的投入,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进入第四个年头,在科创、产业协同方面,三省一市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同样在不久前,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联合公布了《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上海大都市圈,包括了上海及其太湖周边、沿江沿海两翼的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宁波、湖州、嘉兴、舟山,共9个城市。《规划》提出,以携手共建卓越的全球城市区域为总目标,充分发挥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推动都市圈创新水平的不断提升。包括全球领先多元知识集群,世界级高端制造集群体系,完善优化都市圈产业创新机制等。

“在这场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中,长三角必将是主力军和先锋队”。杜德斌说,长三角不仅拥有规模庞大的传统产业,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方面,也有很强的优势。加上科研、协同和开放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各地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集群。接下来,三省一市要集聚科技资源,充分发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龙头带头作用,强化苏浙皖创新优势,向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共同体目标不断迈进,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新闻来源:看看新闻Knews

记者 :赵菲菲 朱声波

视频链接:https://www.kankanews.com/a/2022-10-21/0031026404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