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全球化新变革,解读东盟新发展:第二届《世界地理与地缘政治》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第三天热点聚焦

发布日期:
  作者:  浏览次数: 265

724日,第二届《世界地理与地缘政治》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进入第三天的讲座议程,北京大学城市环境学院院长贺灿飞教授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金凤君研究员分别作题为“全球化变革中的经济地理:新空间、新路径、新风险”、“东盟的发展与地缘影响”的学术报告。两位专家的重磅讲座引发了在座学员对世界经济地理学研究重点和方向的深入探讨。随着更多知名学者的加入,本次研修班学员们的学习热情日益高涨,学习氛围也越发浓厚。

北京大学教授贺灿飞为本次高级研修班阐述了经济地理研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内涵与挑战,他特别指出,“尺度”是地理研究的一把标尺,作为地理学者,我们需要具备网络空间的综合性思维,需要关注研究对象的异质性,尤其是空间上的差异性。贺灿飞教授首先从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空间内涵、主要特征、组织主体等方面梳理了全球化研究的理论思路,并在理解当前全球格局、“经济”与“空间”关系以及经济全球化下尺度重构的基础上,阐释了经济地理的“新空间”。据贺教授介绍,在当前的发展态势下,全球的生产、贸易、城市、创新网络都体现出相互依存和主动全球化的新趋向,并带来了一系列区域公平与环境问题的全球化争议。讲座最后,贺灿飞教授就“在全球化变革的背景下,中国应如何与全球互动?”这一议题与在座学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讨论。



同日下午,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金凤君研究员围绕东盟发展带来专题讲座,他从东盟区位条件的演变历史和地缘诉求出发,具体介绍了东盟国家的经贸发展及其地缘作用,并对相关重大问题提出了前瞻性建议。金凤君研究员首先介绍了东南亚地理特点和战略地位的背景,在梳理了东盟形成的过程后,他特别强调,由于没有大国主导,东盟采取的大国平衡战略间接导致“东盟+”合作机制逐步成为大国猜疑与博弈的战场。之后,金凤君研究员进一步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关系,尤其是经贸关系的演化,并详细介绍了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和南海经济区建设的发展动态。金凤君研究员最后以南海问题、克拉运河的动议及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为案例,更为全面地阐述了东盟发展的地缘影响。在提问交流环节,在座学员就东盟对周边国家的影响、中国在亚行区域经济建设的地位、破碎海洋的管理模式等问题向金凤君研究员积极提问。



贺灿飞教授和金凤君研究员围绕全球化挑战、经济地理应用、东盟发展及其地缘影响等当前热点议题为学员们带来了充实且生动的精彩讲座,本届《世界地理与地缘政治》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第三天讲座议程就此圆满结束。


 

 




记录:夏启繁、张杨、陈静、梁新怡

图片:韩亚兰

撰稿:牟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