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德斌团队在首届世界地理大会重磅发布《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指数2022》:中国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强势崛起

发布日期:
  作者:  浏览次数: 161

20221127日,由中国地理学会、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主办,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地理与地缘战略研究中心承办在上海隆重举行。

大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杜德斌教授团队面向全球发布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指数2022》(Global S&T Innovation Center Index 2022GSTICI2022)这一重磅成果。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指数2022》(Global S&T Innovation Center Index 2022,GSTICI2022)面向全球发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强化科技战略咨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中的关键支撑作用。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同时,大国间的科技竞争更加激烈,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积极谋划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成为许多国家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挑战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既是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对标国际、定位中国;揭示现状、描绘趋势,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组织相关力量,从创新要素全球集聚力、科学研究全球引领力、技术创新全球策源力、产业变革全球驱动力和创新环境全球支撑力五个维度,对全球130个城市的科技创新发展水平进行科学测度,形成《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指数2022》(Global S&T Innovation Center Index 2022, GSTICI2022),于1127日在上海召开的首届世界地理大会上,面向全球发布。

GSTICI2022认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具有以下5个本质特征:一是创新资源的世界配置中枢,具有创新要素全球集聚力;二是基础研究的世界前沿阵地,具有科学研究全球引领力;三是前沿技术的世界研发源地,具有技术创新全球策源力;四是产业创新的世界战略高地,具有产业变革全球驱动力;五是创新生态的世界示范中心,具有创新环境全球支撑力。

GSTICI2022测评结果显示,旧金山-圣何塞是全球最为顶尖的科技创新中心,不仅综合排名全球第1,在创新要素全球集聚力、技术创新全球策源力、产业变革全球驱动力这三个单项排名上也是全球第1。北京在科学研究全球引领力单项上排名全球第1,纽约在创新环境全球支撑力单项上排名全球第1

GSTICI2022综合排名前30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依次为:旧金山-圣何塞、纽约、东京、伦敦、北京、波士顿、巴黎、首尔、洛杉矶、上海、华盛顿、深圳、芝加哥、大阪、西雅图、费城、慕尼黑、杭州、斯德哥尔摩、休斯顿、广州、圣迭戈、奥斯汀、阿姆斯特丹、马德里、达拉斯、柏林、亚特兰大、新加坡、巴塞尔。

华东师大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杜德斌教授发布报告


三足鼎立的全球创新版图

GSTICI2022测评对象的130个城市,来源于全球6大洲的45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城市经济规模达到29.2万亿美元,拥有69家世界百强研究机构、73所世界百强大学、97家世界百强独角兽企业,云集了391位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沃尔夫奖等顶尖科技奖获得者,研发人员总数接近700万人。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分布呈现显著的欧洲、北美和亚太三足鼎立格局。无论是综合排名,还是在创新要素全球集聚力、科学研究全球引领力、技术创新全球策源力、产业变革全球驱动力、创新环境全球支撑力5个单项排名上,全球科技创新中心集中分布在欧洲、北美和亚太这三大区域。例如,综合排名前100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有34个在欧洲、30个在北美、29个在亚太。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因所处区域不同表现出差异化的发展模式。亚太地区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在驱动全球产业变革上表现最佳,但在支撑全球创新环境上表现最弱;北美地区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在集聚全球创新要素、引领全球科学研究、策源全球技术创新和支撑全球创新环境上均表现最佳,在驱动全球产业变革上也具有较高竞争力;欧洲地区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在集聚全球创新要素上表现最弱。

高等级科技创新中心主要分布于北美和亚太地区。综合排名前30科技创新中心,北美和亚太分别有13个和9个,且这两个地区皆有4个进入前10强。虽然欧洲进入综合排名前100强的数量最多,但仅有2个进入前10强,这说明作为老牌发达区域,欧洲科技创新发展已表现出后劲不足的态势。

美国领跑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综合排名前100科技创新中心,美国独占26席,更有13个进入前30强,旧金山-圣何塞是全球最为顶尖的科技创新中心,不仅综合排名全球第1,在创新要素全球集聚力、技术创新全球策源力、产业变革全球驱动力这三个单项排名上也是全球第1


中国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强势崛起

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的关键任务。实际上,早在2013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就希望中关村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中国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强势崛起,北京和上海跻身第一方阵中国有20个城市进入全球综合前100,有5个城市进入前30,均仅次于美国。北京和上海更是进入前10,跻身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第一方阵。中国也是除美国外,另一个在第一方阵中拥有2个及以上城市的国家。同时,在科学研究全球引领力上,北京位居全球第1;在产业变革全球驱动力上,北京位居全球第2,仅次于旧金山-圣何塞。

中国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集中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国进入全球前10020个城市,有一半位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北京高居全球第5,是中国排名最高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排名第66。长三角地区:上海排名全球第10,杭州第18,南京第32,苏州第62、合肥第85;粤港澳大湾区:深圳排名全球第12、广州第21、香港第47

中国成为全球产业变革和全球技术创新的重要驱动地和策源地在产业变革全球驱动力单项排名上,中国有6个城市跻身前30。北京高居全球第2,以微小差距落后于旧金山-圣何塞。在技术创新全球策源力单项排名上,深圳排名全球第5,北京高居全球第6位。表明,以实体经济支撑的中国科技创新中心在驱动全球产业变革和策源全球技术创新上发挥重要贡献。

中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仍存诸多短板与美欧顶尖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相比,中国科技创新中心在卓越创新人才、顶尖科研主体、创新引擎企业、高质量创新成果、国际科技合作、创新环境建设等方面上,仍存诸多短板。例如,在创新环境全球支撑力单项排名上,中国仅有13个城市进入全球前100,且无一城市跻身前10强;集聚顶尖创新人才前30强城市中,中国仅北京和杭州2个城市入榜。


上海的优势与短板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上海未来30年的重大任务和战略使命。《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把上海建设成为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原创性重大成果和高水平科技供给持续涌现,对全球创新资源具有强大吸引力和配置力的全球科技创新重要枢纽,成为全球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的重要策源地。

GSTICI2022测评结果显示,上海综合排名全球第10。同时,上海在创新要素全球集聚力单项上排名第10,在科学研究全球引领力单项上排名第11,在技术创新全球策源力单项上排名第15,在产业变革全球驱动力单项上排名第7,在创新环境全球支撑力单项上排名第15

综合来看,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已在诸多方面形成明显优势:

上海已成为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网络的核心枢纽。上海吸引的外商研发投资规模和全球风险达到863.5亿美元,位列中国城市之首,全球第5。作为外商研发投资的执行主体,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一直是上海集聚全球创新资金的重要载体,也一直是上海全球科技创新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截至202210月,上海累计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877家,外资研发中心523家。

上海已形成强劲的创新创业活力。根据胡润百富发布的全球独角兽300强名单,上海拥有16家企业,位居国内第二、全球第四。上海创新创业活力持续迸发,2021年上海新增企业30余万家,近五年无论是企业增量还是增速,皆领跑全国其他城市。截至20229月,上海各类双创载体已超500家,其中科技企业孵化器189家、众创空间170家、大学科技园15家。

上海经济发展综合优势突出。上海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6698亿美元,首次进入全球前五,位居第四,这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奠定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基础。在产业变革方面,上海不但形成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前沿技术产业集群,而且在机械设备、钢铁制造、化学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发展上也不断突破。

然而,与排名前5位的旧金山-圣何塞、纽约、伦敦、东京以及北京等城市相比,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明显存在五大短板一是卓越创新人才相对不足。上海在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沃尔夫数学奖、普利兹克奖等顶尖科技奖方面尚未实现“0的突破,卓越创新创业人才不足已成为上海提升科创中心能级的重要制约。二是顶尖科研主体比较缺乏。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等顶级科研主体相对缺乏也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短板。三是创新引擎企业亟需培育。与全球著名科创中心相比,上海在创新引擎企业方面的差距较大,仅有全球研发百强企业1家,最具创新性企业和PCT专利产出100强企业均为0四是高质量创新成果相对较少。在权威科研产出和前沿科技产出方面,上海与顶尖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差距也相当明显。如,高被引论文发表量上海为1216篇,远低于旧金山-圣何塞,也仅约北京的1/2。在PCT专利公布量上,上海为4003件,仅约为深圳的20%和北京的47%五是高水平开放创新仍需加强。上海国际科技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上海的国际科学组织总部数量仅为4家、全球顶尖期刊更是为0,与伦敦、纽约等存在明显差距。

为进一步提升上海科创中心能级、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应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补短板、拉长板,在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培育卓越创新主体、优化创新创业氛围等方面持续加大力度。一要切实厚植卓越科技人才成长土壤;二要着力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研主体;三要加快培育科技引擎企业;四要深化以成果质量和价值为导向的科技评价改革;五要构建高水平开放创新新格局。


多家权威媒体重磅报道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指数2022》的发布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影响,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澎湃新闻、上海电视台、上海教育电视台等多家权威媒体对报告进行报道。

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杜德斌就《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指数2022》接受上海教育电视台采访

《澎湃新闻》11月27日专题报道

《解放 上观新闻》11月27日报道

《人民日报》11月28日报道

 

《文汇报》11月28日头版报道

《新华社》11月29日报道





更多阅读:

人民日报客户端丨我国5城市进入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指数综合排名前30

新华社丨首届世界地理大会发布《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指数2022

科学网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指数2022》发布

文汇报 头版丨北京上海跻身全球科创中心第一方阵

文汇网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指数2022》发布:中国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强势崛起

新民晚报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指数2022》发布:中国成为全球产业变革和全球技术创新重要驱动地

澎湃新闻丨全球科创中心哪家强?这份报告从5个维度评估130个城市

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丨首届世界地理大会在沪举行 全球科创中心发展指数发布

上海教育电视台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指数2022》发布 上海跻身全球科创中心第一方阵

 

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报告全文:

https://gsc1909.yunzhan365.com/books/khkf/mobile/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