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丨杜德斌:科创中心建设 从1.0版向2.0版迈进

发布日期:
  作者:  浏览次数: 468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提出的新定位、新要求,既是国家战略,更是上海追求。

2014年以来,上海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相得益彰、创新功能与城市功能一体建设,科创中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总体架构基本形成,城市科技创新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加速提升。

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见》(简称科改“25条”),标志着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进入了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新阶段。由1.0版向2.0版迈进,新时代全面推进科创中心建设吹响了号角。


由“搭框架”到“强能力”,提升科创中心建设显示度


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上海科创中心的核心功能区。从1990年代的聚焦张江战略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功能定位,张江科学中心由“搭框架”为主转向“强能力”,正发生从量变到质变、从“物理反应”到“化学反应”的功能跃升,科技前沿引领功能和科技原创能力加速提升。


上海光源实验线站大厅


一方面,高端创新要素加速集聚,核心功能区初具形态。近年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创新资源在张江科学城加快集聚;上海光源二期、超强超短激光装置、活细胞成像平台、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张江基本建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集聚度最高的光子科学大设施群。


国家蛋白质上海设施


另一方面,高端要素的集聚正引领科创中心功能加速提升,催生了一批引领世界科技前沿的原创性成果。例如,全球首批体细胞克隆猴的诞生,开启了以灵长类动物作为实验模型的新时代;世界首例人工单条染色体真核细胞的创建,实现了合成生物学里程碑式突破。2018年,上海共有47项牵头及合作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占全国获奖总数的16.5%,连续17年获奖比例超过10%,其中上海牵头项目29项,再创新高。


 单染色体酵母细胞模型


疏通“卡脖子”关键技术,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


现代化技术创新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支撑,而各类面向产业的创新功能平台则是现代化技术创新体系的关键节点和骨干枢纽。以共性技术研发与转化为主要功能的创新平台对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新产业和新业态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上海把培育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作为科创中心的“四梁八柱”,着力推动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

一是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的产业服务功能逐步凸显。作为首批启动的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的国内外用户已达210余家,2018年服务产业收入达1.5亿元,其主导建设的8英寸“超越摩尔”研发中试线已拥有各类客户近30家,有望成为全球第三个先进的硅光子研发中试平台。


“超越摩尔”生产线


二是重大产业技术应用不断深化。28纳米CPU22纳米刻蚀机、ARJ-21支线飞机、AMOLED显示屏等一批重大产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并实现产业化。我国首款完全按照适航标准和主流市场标准研制的单通道干线飞机C919大型客机,不仅攻克了100多项核心关键技术,还使我国掌握了民机产业五大类、20个专业、6000多项民用飞机技术,其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客机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是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国产大飞机C919


打造创新“热带雨林”,厚植创新土壤营造创新氛围


自然界中,热带雨林因其日照充足、雨水充沛、生物多样而焕发持续生机。同样,科创中心的策源能力需要由热带雨林型的创新生态作为关键依托。唯有厚植创新土壤、营造创新氛围,不断提升创新要素的丰裕度、政府创新服务的普惠度和全社会创新环境的包容度,培育和打造创新“热带雨林”,才能推动上海源源不断孕育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和产业新方向。

近年来,上海立足自身、面向国际,加大对全球优质创新要素的吸引和集聚力度,高端创新资源、高层次创新人才加速汇聚。截至2018年底,上海累计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70家、外资研发中心441家,全球前十大制药公司已有八家在张江建立研发中心。


▲ 上海交通大学BIO-X实验室


随着科技体制机制全面深化改革,制度创新红利逐步释放,创新友好的治理体系不断健全。2016年,国务院授权上海先行先试的10项改革举措,目前已基本落地。其中,创新创业普惠税制、股权激励机制等改革举措已在全国复制推广。与此同时,上海还在政府创新管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益分配、创新投入等六个方面开展改革探索,先后发布九个政策文件、160多项自主改革举措和70多个配套办法,极大优化了整座城市的创业环境和创新氛围。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院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杜德斌工作室首席专家

本文转载于文汇报